阅读历史 |

祸起萧墙(上)(1 / 2)

加入书签

刚进了腊月, 府里便热闹起来, 张灯结彩, 披红挂绿的很是喜庆, 到了十六那一日, 李丽媛的妆扮明艳动人,千娇百媚, 封静安县主, 算是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。开了春儿,天下无事, 四方安定, 吐谷浑、新罗、高丽、百济遣使来朝,进献贡品, 天子祭献太庙, 祭献神农祠, 躬行藉田礼, 诏同州刺史褚遂良回京,任吏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

过了三月上巳节,萧可就打算随李恪去往梁州,可一纸诏令下来, 仍改授了安州都督, 重返故地, 岂止是喜上眉梢, 还要乐在心间, 细细一算, 离开安州已经整整十年了,新安米铺不知怎么样了?贾掌柜、谢阿婉父女好不好?彭志筠、黄万升那一伙儿是不是安生了?还有温显忠,自从出任了楚州别驾,就再没有了他的音讯。

李三郎掀帘子进来,打断了萧可的所有美梦,坐在榻上道:“你不要去了,一路舟车劳顿,婵娟、曦彦还小,跟他们留在长安多好。”

萧可把行装都收拾好了,还以为故地重游,现在却不让她去,自是一脸的不乐意。

李恪劝道:“我不过八月十五就回来了,一大家子折腾来折腾去的太麻烦。”

萧可点头称是,“行啊!不让我去是吧!元如娴、韦琳琅、袁箴儿一个也不能去,全跟我留在家里。”

李恪直想笑,原来在这儿防着他呢!正要掀帘子走,又被萧可拽住,随即千叮万嘱,不过是替她看看米铺,记得带上宋哲远和唐璿,路上小心点儿,不要仗着艺高人胆大就松懈起来。安州重置了都督府,官员是否齐全?有没有像权万纪一样能干的长史?那个古怪的马司马还在不在?严法曹那里又有什么疑难案件?反正就是喋喋不休。

每每想起安州,萧可总是留恋无比,那古朴的石桥,如银纱般的烟云,雨落荷塘,银杏遍布,还有卷在饼里的白花菜,满满的都是回忆,可人家不让她去,只能止步于长安。在家里闲得慌,就想起了出去走走,长安城内还有熟悉的人吗?李敬玄疯疯癫癫,不屑看到他,再者就是伟伦,才不敢去找他,梅园村太远,来回也要一天一夜,再说阿牛已娶妻生子,张嫂子要照看孙子,没功夫支应她。

恰在这时,收到宫里的信笺,说媚娘有孕封了昭仪,居于承香殿,请她过去串门子,这回算是有了地方去了,令张祥备车,浩浩荡荡往安仁门而来。乘步辇来到承香殿,果然的红云祥绕,流光溢彩,加之她日渐盛宠,天子将王皇后、萧淑妃全冷落在了一旁。

如今的武昭仪为九嫔之首,再不是感业寺里凄凄惨惨的小尼姑了,她眸若春水,盛妆华服,言笑晏晏。坐在一旁的天子也乐不可支,四海升平,举国安定,永徽朝大有贞观遗风的美称,再加上昭仪怀有身孕,可谓好事连连。

萧可先是恭喜他们,随后又坐下来,才想起周身无一物,来得太急,忘了备礼物。

“带什么礼物,我们该给你送礼不是嘛!”李治与媚娘对视一眼,乐呵呵的。

看着这两位,一嘴一个我们,贴着又那么近,真是羡煞旁人,一个个都成双成对儿的,只有自己形单影只。

闲聊了一会儿,李治去了甘露殿议政,武昭仪便邀萧可到千步廊内走动走动,出来宫门,又遇见她的母亲杨夫人及姐姐武顺,与萧可一一打了招呼,就回承香殿去了。弄得萧可是一连几次的回头,那姐姐不就是有名儿的贺兰夫人,现在姐妹情深,同住一个宫苑,将来却……。

萧可频频回望姐姐,武昭仪岂有觉察不到,“姐姐守寡在家,与母亲无所依,所以媚娘求了陛下,把她们接到宫里来了。”

她的家世,萧可是多少知道一些的,只因杨氏没有儿子,便被继子们怠慢,想来之前的日子也不好过。走了一大段路,两人也累了,均坐在了回廊里歇息,遥想往事,别有一番感叹在心头。

“孩子有四个多月了吧?”如果没记错,这孩子就是李弘,也就是将来的太子,死在合璧宫的那一位,“以后有什么打算?陛下不是要立燕王李忠为太子吗?”

“王妃都知道了?”武昭仪并不多言,这不过是个不等价的交换,立昭仪的代价就是立李忠为太子,又有着长孙无忌那一班重臣的全力支持,自己谨小慎微、谦恭守礼才走到了今天。

两人正说着话,王皇后、萧淑妃浩浩荡荡而来,两人均是得到了信报,王皇后直看得纳闷,萧云襄的姐姐居然和她的死对头武昭仪坐在一起,言谈甚欢。萧云襄自是明白,此姐姐并非姐姐,她笼络武媚娘自有她的目的。

“媚娘见过皇后娘娘,淑妃娘娘。”比起两位,武昭仪的位分还是低了些,谦恭的向她们行礼。

萧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,把李三郎的警告全抛之了脑后,她眼中只有一个武媚娘,才不会把王皇后与萧淑妃放在心上。何况这两位来了大逆转,本是死对头,只因武昭仪独宠六宫,转而结为了死党。

“这不是皇嫂吗?”王皇后摆摆手,令武昭仪起身,又看向了萧云襄,“皇嫂既然入宫,为何不去昭庆殿看望云襄,好歹也是姐妹,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