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二百五十章 想太多了(3 / 4)

加入书签

这确实是个问题,小向理解过来了。“那你最多,一个机器一次能够烤多少串?”

“我计算过了,一个机器最多一次能烤三百串,再多了,手没那长,车子都不好装。这就是限制条件。”

“那按你说,速度也限了,体积也限了,那还设计个什么鬼?只能是人工操作了?”小向还想了想:“也许,让机器代替一点人工,让冬哥烤串时轻松一点,你是在这样设计吧?”

小向的小聪明再次发挥,这一点,其实小熊也想过,知道,这个目的哪怕达到了,意义也不大。生意要做大,老板整天亲自上阵,再轻松,也没多大意义。

“我也曾这样考虑过,但没意义。我前段时间,想保持口味这个问题,这个问题基本上有思路了。就是控制温度,按时间比例加调料的问题,我们可以自动精确,这样,烤出来的羊肉串,只要调料是冬哥亲自配的,那就是老陈烧烤,这个味道,还没给冬哥尝,但给小蒋和小樊尝,他们都说是对的。这条路,还是走得通的。”

“真的?我怎么不知道?”

“你整天晚上就出去了,哪里有时间关心我这个?昨天洗机器用你的洗发水,烤出来的羊肉,都被他们试味试完了。”

“下次给我留点,我也尝尝。”

“最关键的是,今天,我想通了另外一个问题。这就是我拍桌子的原因。”

此时小向已经可以很认真地听小熊的讲解了。毕竟人家没有看不起自己的意思,保护了自己的自信,这就是朋友。况且,人家也搞出点名堂出来了,居然能够复制老陈烧烤的风味,虽然冬哥没亲自鉴定,但小蒋小樊都认可,估计也差不多了。

小熊解释了他的想法。以前,他总有一个前提,总想在一个机器上,体现出效益与准确来。但今天,突然想到另外一个路径。为什么非得只有一个机器呢?为什么老陈烧烤,非得要小陈亲自操作呢?

烧烤风味除了操作流程外,更关键的是配料的制作,而如果现场烧烤不需要冬哥亲自下场的话,他只关注于配料制作,那么,可以用其他人来代替冬哥在市场上卖。目前,冬哥自己亲自卖,晚上那两三个小时,是他体力精力的极限,也只能够卖出一两千串。

这个招牌已经火了,老字号嘛。所以,市场不成问题。假如,有五个人,分别带五台机器出去,代替冬哥的现场制作。那么,哪怕一个人一晚上只烤得出一千串,合起来,不也是每天五千串的销量吗?因为规模效应,不也是提高了效率吗?

他进一步说明了,质量控制的自动化,减少人为的因素对质量的影响。他先把现场烧烤的过程,分解为几个参数,各自找出他们的最佳质来。比如最开始的大火高温阶段,需要多长时间多少温度,得刷哪些调料,刷几次,各在什么时间。最后的低温阶段,加盐加孜然加辣椒面的时机与数量,最后上油的方式,都确定下来,那归结起来,需要控制的参数,不过是三个方面的。

时间、种类与数量。

专业术语讲得有点多,小向又开始不太理解了。于是,小熊又开始直白起来:“以前我总想,设计个机器,让冬哥轻松一点,让他出成品快一点。实际证明,我想多了。再轻松,冬哥都得在现场,对不对?现在,我准备制造更多的机器,相当于在现场复制出更多的冬哥来,让你我都能操作出冬哥的效果,这是不是扩大了规模,也提高了效益?”

小向这才明白:“对,卖的点多了,营业量上去了,挣得也就多。”

他的关注点,始终在钱。科学思维不仅有逻辑的成分,更有数学的成分。而小向对数学的残存教育知识,主要运用在算钱上了。

按这个思路,小熊继续讲解了他的想法。比如,电动机可以不要了,因为根本没办法加快时间。那么蓄电池也不需要了。这就减轻了重量与体积,节约下来的空间余地,可以搞一些小的设计,让烧烤变得更简单。

比如,手摇式多功能调味刷,就是小熊的想法。小熊详细解释了烧烤时的过程。其中刷调料,共有五次,有两次是单独的调料,有三次是复合调料,只要把这些调料,按次按分量,在一个专门的壶内装好,让它自动进入刷子,依次按时间转动刷子,调料就自动刷上去了。

“那时间呢?你不要控制时间吗?还有温度?”

看样子,小向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,他不是不聪明,只是没进入状态。

“对,你问得好,我把步骤与数量品种控制好了,剩下的参数,主要是温度与时间。温度传感器与电流的自动控制,这一块我已经解决了。而时间,可以用一个发调,就像老式机械钟那样的发调,来控制。到了一个步骤,该撒盐了,它就叮地响一下,操作手就转一下调料轮刷,不就行了吗?”

“还叮地响一下,你哪里学来的?”

“根本不需要学。”小熊从脚下的一个纸箱子里,翻出一个废旧的机器来,那好像是废品收购站里面出来的一个东西,上面的铁都生锈了,外面框子上的玻璃也没有了。

“这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